本篇文章1529字,读完约4分钟
6月15日,香港证券交易所( 00388 )宣布与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 lme )母公司) lmeH )达成框架协议,以13亿8800万英镑收购lmeH的股权,成为lme的所有者。 以当天的收购价格计算,市盈率约为180倍,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报价将在最后一周上调竞价。 这次笔者的文案不仅是要拆解收购价格是否过高,更是要评估香港证券交易所一脚埋门的涨跌是否合适和明智。
先前退出竞投的全球最大市值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的市盈率为1.7倍,最后竞价者洲际交易所( ice )的市盈率为1.8倍,与香港证券交易所自身的市盈率为2.5倍相比,为LME 香港证券交易所表示LME未来的交易征收费将会上升,所以未来的市盈率应该会下降。 问题是,提高征收费多少倍才能将市盈率降低到合理水平? 笔者假设LME未来经营支出不大幅上升,则交易征费最低上调3倍,扣除税务后,税后利润市盈率有机会下降近30倍,但30倍的市盈率仍高于世界各地主要交易所。
由于此次收购是全部买入,未来LME原股东是否继续参与LME的买卖平台,取决于交易的服务费是否合理。 由于原股东有高盛和摩根大通等大型企业,要支付高额的交易征收费非常困难。 由于他们本身有丰富的参与over the counter ( OTC )买卖的经验,所以衡量哪些交易最符合自身利益。 当然,如果交易征费不贵,有公共认同度高的交易平台,可以将大宗交易合同在交易所系统中细分销售,降低长线持仓的风险,在价格高低的波幅上享受优越的出击时机和特点吗?
此次收购除了存在商业价值回报的风险外,(除以上顾客因征收费上升而流失外,由于LME本身不是拥有专利的交易所,所以大批大户们也有可能另起炉灶)政治风险也不少。 当地政府不会刻意维持外资完全持有,但经营者的效率必须依靠当地法制、金融体系、当地专家以及一系列基础设施。 在当地人和将来参加LME事业的大户眼中,中国政府的未来一定会在商品价格话语权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地政治家、媒体、利益受害者自然会竭尽全力丑化LME的地位,香港证券交易所怎么解决呢? 如果香港证券交易所害怕权力扩张,她如何提高LME的合理利润?
只有知己,不认识他。 谈判伙伴的劣势
香港证券交易所提前一步涨价竞争LME是输定了。 这要么是香港证券交易所在竞争战略上不成熟的结果,要么是在竞争计划上已经持有“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不需要过多考虑价格”的态度。 事实上,从CME放弃拍卖LME的那一刻开始,笔者就在很多媒体上评论说:“香港证券交易所一定是最后的买家。” 由于ICE在市值、财力、负债业绩、未来合并后对LME的快速发展承诺方面绝对不利,因此LME不会只选择ICE的高价。 不仅ICE对收购承诺抱有疑问,而且要求LME未来的利益保证、给原股东另起炉灶、包括ICE在股票上的支付等,ICE的报价都有可能填补恶魔的细节,最终将要求LME未来的利益保证
通常,上市公司的高管( ceo )负责包括并购活动在内的所有业务的快速发展,高管只负责监督管理层的行为是否符合董事局的决定,确定企业的大方向等。 周松冈主席必须在交易的最后一周面对敌阵进行竞争。 在这种渴望的姿态下,卖方怎么能错过涨价的机会呢?
LME母公司最大的股东是高盛和摩根大通,在ICE的重要股东中也有前两家,高盛是ICE上市时的推荐者。 香港证券交易所到底雇佣了哪些优秀的人策划了这次的竞价标准? 是否详细拆解了同业竞争对手和卖方背后的资料? 以笔者过去多年在拍卖场的经验来说,香港证券交易所这次中了“外人”的涨陷阱,白白浪费了股东的钱。 13亿8800万英镑的竞价中,25%可能是白花。 (恒丰证券研究部董事林家亨) )。
标题:“港交所不惜代价并购遭批”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xw/1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