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65字,读完约8分钟

3月24日,投资70亿元的西宁绿地中心超高层复合体项目开工,绿地带着其“招牌”项目首次进军青海。

绿地借款丰投资整体上市计划公布后,首次露面的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再次强调,有信心实现全年房地产预售2400亿元的目标。 这个目标比去年上升了近50%。

借壳金丰投资整体上市,意味着绿地与上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博弈终于得到了处理。 据业内人士介绍,张玉良努力了22年,终于从绿地上摘下了“小红帽”。 张玉良也因此成功转换了身份,继续掌控着绿地。

重组后,由43名管理层组成的上海格陵兰投资将持有28.83%的股份,成为最大的单一控股股东,张玉良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以3月26日收盘价10.20元计算,上海格陵兰实际持有金丰投资340亿元以上。

国资研究专家表示,在上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控制下,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 “多少公司倒在管理层收购的道路上,不说很远,但上海家化的葛文耀没有张玉良幸运。 ”

国资游戏

据接近上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人士介绍,2008年,上海市政府提出绿地集团租用壳城在控股上市,但遭到张玉良抵制。 相反的理由是城投控股集团的壳太小,绿地集团的盘子太大,不合适。 张玉良的想法是在国外上市,上海市不希望肥水流入外国人田,害怕对绿地的影响会大大降低。

““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绿地员工持股是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复制。 最终方案是折中的结果,以张玉良为首的管理层和上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博弈一直没有停止。 ”上述人士说。 这是“游戏后达成的双赢结果”。 上海国资监管的52家公司中,绿地销售额和净利润均排在前3位,无论从公司价值还是国有资产流失的角度来看,上海国有资产监管委员会都不愿意失去绿地的控制权。

““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绿地上市“赶上了好时机”。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决定》强调混合全制经济,在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中,前面发布的《上海国资改革20条》确定积极快速发展混合全制经济。 绿地集团混合全制的尝试和资本化的运营探索成为上海的代表典范,具有“业绩”的意义。

““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在壳金丰投资方案的新框架内,上海地产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中星集团、上海城投总公司、上海格陵兰持股比例分别接近25.67%、20.58%、28.83%。

从持股比例来看,上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上海房地产集团和沪城投总企业2个国有股东,合计持股较高。 但公告显示,上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没有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且其总持股比例未超过50%,无法控制上市公司。 而且,这两个国有股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主体,作为财务投资者将来不会实质性地介入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这意味着,以张玉良为首的管理层将通过上海格陵兰掌握绿地集团的管理权,上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可以维持名义上的大股东地位。

据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新框架内,三家国有企业为财务投资者,与绿地集团于年1月引进的平安创新资本、鼎晖嘉熙、宁波汇盛集智、珠海亲、国投合作的作用基本相同。 上海格陵兰投资控制重组后的上市公司,就像员工持股控制着现在的绿地集团一样。

““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员工持股会的“秘密”

在上海国资系统的公司中,绿地屈指可数。 在体制内,又在体制控制之外。 对此,张玉良形象地说明了绿地是国有公司体制、外资公司机制、乡镇公司路子。

绿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成立的上海市绿地总企业,由上海农委和建设委员会主管,张玉良之手创立。 官员出身的张玉良,曾任上海市农委房屋经营副主任,1992年“下海”,持有上海市农委、建设委员会子公司出资的2000万元设立绿地。 凭借十多年的政治经验,张玉良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走得很平衡,也很从容。

““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张玉良在绿地建立了自己的权威地位。 1992年6月绿地成立以来,其间经历了几次大股东的转型变化,张玉良一直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对绿地的影响很大,保持着控制力。

相关人士表示,张玉良希望管理层mbo,从未放弃努力。

1997年,绿地改革,员工持股将成为重要股东,持股比例为18.88%。 之后,经过多次股权变更,上海农委系统的股权由上海地产集团承担,建委系统的股权分配到上海城投总企业。 公告称,绿地经20多次增资扩股,最高时2004年员工持股占集团股权的58.77%,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在统制力强的上海国资系统中,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件。 从中国的大环境来看,近年来mbo成功的例子也不多。 比张玉良大11岁的“家庭化教父”葛文耀,引领上海家庭化28年,资产达到400万元至近40亿元,立下了丰功伟绩。 但是,在“除国资化”的改革中,虽然与资本“合作”,但最终被资本赶出。

““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年,上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牵头划定绿地股权,上海地产集团和上海城投总企业合计持股60.68%,职工持股36.43%被稀释。 上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重新确立了对绿地的绝对控制。 但是,36.43%的员工持股会超过上海房地产集团和上海城投,维持着单一最大股东的地位。

““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员工持股公司的成员共有982人。 根据规定,上市前持股员工人数不得超过200人。 在这次重组方案中,对此也进行了巧妙的设计。

年1月,在基本明确金丰投资后,为避免“社会公共持股比例不得低于10%”的红线,绿地引进平安创新资本、鼎晖嘉熙等5家投资绿地近120亿元,持股约20%。 员工持股将降至29.09%。

职工持股会改革方案中,绿地集团管理层43人出资10万元共同设立管理企业格陵兰投资,法定代表人为张玉良。 进而与全部控股成员成立32家有限合伙公司,格陵兰与这32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上海格陵兰岛,通过吸收合并办法继承员工控股公司的权利和义务。

““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由43人组成的上海格陵兰投资将持有28.83%的股份,成为最大的单一控股股东,张玉良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以3月26日收盘价10.20元计算,上海格陵兰实际持有金丰投资340亿元以上。 为上市而突击成立的上海格陵兰企业,将造就亿万和千万级富豪。

““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根据绿地公告,重组完成后,总股本达到118.44亿元,按目前股价计算,市值约为1200亿元,已经超过万科的865亿元。 以前,据媒体报道,张玉良拥有绿地2%的所有权,所以按此计算,张玉良的价格超过了20亿元。 但是,记者请绿地宣传负责人证实这一点,称:“数字不准确,是道听途说,将在后续方案中公布。”

““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绿地的“非地”业务[/s2/]

绿地成立很久以来,首要的业务就是上海公共绿地的建设,与之相关的旧城改造和搬迁住宅的建设。 当时,这并不令人高兴,但我们可以处理政府的问题。

绿地内部曾经总结过这个模式。 绿地探索了“以房育绿,以绿促房”的城市公共绿化建设新模式。 通过房地产开发积累资金,无偿投资城市公共绿化。 通过公共绿化提高房地产的价值,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虽然“做政府想做的事”这句话落在张玉良的嘴里,但与政府密切合作也是绿地的行动法则之一,因此,张玉良被称为“新红顶商人”。 张玉良也不忌讳这个说法。

绿地是伴随着政府的支持而开始的。 房地产自不必说,除了绿地巨大的房地产业务之外,还有一个业务支持,贡献了一半的江山,那就是能源产业。

数据显示,年、年、年上半年,绿地集团能源及相关贸易产业营业收入分别为810.76亿元、1105.57亿元、600.24亿元。

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务的年、年、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3.54亿元、651.94亿元、334.64亿元,都超过了当时房地产业务的收益占有率。

“快速发展能源事业,光停留在煤炭贸易这样的环节,是绝对不行的,必须管理资源,开拓互联网,在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板块中实现战术布局。 ”绿地集团执行副总裁、云峰集团董事长李权说。

绿地内部高层告诉记者,绿地承担着保障上海煤炭、石油等能源供给的“任务”。 中煤集团在江浙沪地区的煤炭供应,除几个直接相关的特大电厂外,均由绿地经营。

“这几年,绿地集团能源板块的销售收入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张玉良曾对外表示,在房地产行业受到调控的影响下,能源产业有力地支撑着绿地集团的稳定增长。

(责任: df102 )

标题:““新红顶商人”张玉良“坐实”绿地”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xw/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