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9字,读完约4分钟
“万洲ipo搁浅被认为是摩根士丹利几年来最大的失败。 但是,不能说计划一停止就停止。 从债务发行、收购到上市偿还,万洲管理层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箭必须放在弦上。 ”来自营销团队的投行信息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万洲国际打算重启香港ipo,最快将于3季度再次公演。
至少两名独立的情报官员向记者证明,万洲管理层在4月底停止上市后,一直与各种机构投资者保持接触。 作为推荐者之一,摩根士丹利最近以12倍的pe超低价格与潜在的基础投资者接触,意在测试市场“接轨”的底层。
4月,万洲曾开设8-11.25港元的招股区间,预测为市盈率的15-20.8倍。 按上限计算,最新的12倍pe比以前大幅降价近43%。 情报官员表示,价格可能会下降,但万洲有可能放弃之前缩小的集资规模,以价格兑换。
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认定,万洲需要尽快因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财务压力而上市,高盛、鼎辉等老股东很可能在上市后退场。 这是因为ipo不愿意支付过高的溢价。 但鼎辉等老股东一再认为,拥有史密斯菲尔德和西班牙科博菲尔的万洲国际应该比“同系”双汇的快速发展(时价18.7倍pe )更有价值。
价格形成了横跨万洲和市场之间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推荐者“试水”
从6月24日开始,许多基金经理陆续收到摩根士丹利通过非正式渠道发出的万洲ipo询价,新募集股价降至12倍的pe,按原募集股价折合约6.4港币。 比在深圳上市的双汇发展更快让出了35%。
记者就此要求销售小组内的多轮投票予以证明。 消息人士称,万洲4月ipo由摩根士丹利和pe股东鼎辉一手包办,从钟表投递、审理到最终定价,万洲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万隆等企业高管处于被动状态。 结果,摩根士丹利没有指认任何基础投资者,将ipo推给了他,导致当时港股市场情况恶化,因此以惨败告终。
消息人士称,“以鼎辉为中心的老股东关心ipo的最终定价,但企业管理层急于执行ipo以偿还史密斯菲尔德收购带来的巨额债务。 一个是价格,一个是需要时间。 ”
2006年,鼎辉和高盛组成的罗特克斯以20亿元进入双汇集团,之后更名为双汇国际。 去年以71亿美元的天价完成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戒指消失,留下了巨额债务。
4月上传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初步募集资料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万洲国际完成收购案后债务和股东权益达236.8%,远高于1年前的7.6%,债务总规模达74亿美元。
“既然蛰居了8年,鼎辉更关心退出ipo时的定价,而万洲背负的债务不是股东考虑的主要因素。 ”上述情报官员说。
另一位中资投资者表示,12倍的pe定价不是摩根士丹利的原创,而是许多大型机构投资者在4月的路演中提出的合理估值,管理层对此予以否认。 主管表示,万洲希望暗中与投资者合作,锁定基础后重新推送项目。
三大分支
摩根士丹利亲自抛出“橄榄枝”,但机构投资者并不急于反馈。
据要求匿名的基金经理称,投资者和万洲之间至少有三大分歧。 首先,万隆和副总裁杨洁篪拿到了8亿1900万股的巨额奖励。 这样激进的激励制度在市场化运营的公司中并不常见。 其次,高盛、鼎晖、新天域在ipo后全部或至少一部分退出。 购买新股,不能保证在禁售期内股价会大幅波动。
这引出了4月ipo失败的最大分歧——定价。
上述投行主管表示,出于对公司治理和史密斯菲尔德业务整合的怀疑,许多投资者当时提出了两倍于pe的心理价格。 谁万洲最终只是大幅缩小了集资规模,从最高达53亿美元的“腰斩”到不足20亿美元,没有大幅改变定价区间,ipo中途流产。
记者了解到,万洲国际是1月底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的上市申请,3月底通过审理。 也就是说,如果万洲7月末没有重新开始上市计划,就需要更新财务数据的重新提交表,企业原有的上市计划会延迟。
两名情报官员表示,目前,最低1.2倍的pe价格只不过是摩根士丹利的“臆想”,没有得到万洲管理层的首肯。 我相信这只是为了测试市场的“水温”。 如果购买活跃,不排除之后ipo价格的上涨; 如果最终决定降价募集,万洲很可能会提高筹款规模。
市场预计,万洲最快将在三个季度重启招股过程。
(责任: df101 )
标题:“艰难的博弈:万洲国际IPO“试盘”12倍PE”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xw/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