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2字,读完约2分钟

香港股市最不可缺少的是关于英雄的传说。 既是胜利也是悲情。

英国上市后3个月内股价上涨1.6倍,疑似抛售的低价股也大幅上涨数倍,但有朱林瑶、黄光裕等粗心大意的买家,买壳后无法注入长期资产,不得不支付巨额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甚至

在这快速融资渠道的表象下,隐藏着许多风险。 华博融创资本(香港)有限企业董事长庞刚列举了6个方面的采购妙方,以帮助买家尽可能避免各种陷阱。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壳牌企业的股权关系。 一些壳牌企业的大股东表面上没有股份,但背后却有大量的老鼠仓来操纵股价。 国美电器的大股东黄光裕曾经在这方面付出过巨大的代价。 为了加强股权管理,黄光裕不得不高价收购股票。 因此,购买壳的人需要仔细整理卖壳一方的股票结构。

“六大攻略助买家回避港股“壳”陷阱”

第二,经常发生。 就是所谓的“胎内死产”。 这通常发生在成功购买壳之后,但由于忽视了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硬性规定,最终未能顺利注入资产。 2004年以后,买方成为30%以上的普通股股东后的24个月内,累计注入资产的指标之一超过收益、市值、资产、利润、股本5个测试指标中的100%时,该交易成为非常重要的交易,ipo基准 华宝国际的实际管理者朱林瑶为了不被批准为ipo标准,将外壳放置了24个月,直到两年后才注入资产。

“六大攻略助买家回避港股“壳”陷阱”

第三,许多买家想走曲线并购路线,但庞刚认为在这几点上需要特别注意。 那一年黄光裕用曲线买下外壳在前后三年的时间里从资本玩家那里收购了控制权。 这样,在之后的资产注入中,由于属于关联交易,失去了大股东的投票权,在资产注入对价中蒙受了暗亏。

“六大攻略助买家回避港股“壳”陷阱”

第四,买壳的一方在公司顺利买壳上市后,如果陌生人不愿意拿着缺本出现在自己的企业,一定要做尽职调查。 一些出售壳的企业故意在报告中隐瞒自己的债务、不良资产或法律纠纷。 要应对这一风险,除了事先签署法律文书和已经知道的报告数据外,其他债务和不良资产等都由卖方承担。

“六大攻略助买家回避港股“壳”陷阱”

第五,在购买壳的过程中,购买者应该关注被称为“现金企业”的出售壳的行为。 某上市公司如果没有业务只有现金的话,会被取消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卖家不让你买这样的“现金企业”的壳。

最后,列举了交易整体的核心——缩短交易过程时间。 为了避免夜梦多、各种不明的风险因素,买家必须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尽快完成交易。

(责任: df101 )

标题:“六大攻略助买家回避港股“壳”陷阱”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xw/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