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3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由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航局)承建的珠海港高栏港区15万吨级主航道维护疏浚工程顺利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式进第二次施工实施阶段。这项工程不仅是保障华南地区能源与物资运输畅通的关键工程,更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珠海港航拍
攻坚克难,科技创新提升工程品质
珠海港高栏港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唯一的深水良港。本次维护疏浚的15万吨级主航道全长16.25公里,由于该海域常年面临严重的泥沙回淤问题,年平均淤积厚度达0.96米,给航道维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面对营运航道“工期紧、边通航、边施工、航道疏浚里程长、疏浚泥层薄”等复杂环境与工程特点,广航局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动态网格化”施工管理方法,据项目副经理高震标介绍,项目投入了多艘先进水平的中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进行分段施工,并利用往返抛泥区的时间合理、动态控制在场施工船舶数量,形成流水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航道通航与港区运营的影响。
	
耙吸船在主航道作业
与此同时,项目部建立了科学严密的施工组织体系。针对本工程养护期长达12个月、需要根据指令多次进场施工的特点,制定了弹性施工计划,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通过设立现场调度中心,与海事、港口、引航等部门建立24小时联动机制,实时掌握船舶动态,科学调配施工资源。
生态优先,多措并举守护碧海蓝天
工程施工区域生态敏感度高,周边分布着多个生态保护区。在推进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环保措施。
“我们所有参建船舶都安装了倾废仪、AIS系统及监控,实现了疏浚土运输、倾倒全过程动态监控。”项目安全总监侯善占表示。
在安全管理方面,项目部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编制了详尽的《边通航边施工专项方案》。通过“船舶指挥调度系统”,可实时掌握船舶动态信息,为船舶航行和作业提供了科学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部还创新实施了“网格化”抛泥管理,将指定的临时性海洋倾倒区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单元,确保疏浚物均匀分布。同时,科学规划了前往卸泥区的专用航线,有效避免了施工船舶与商船航线的交叉冲突。
履职尽责,主动担当服务社会发展
广航局项目团队始终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积极服务地方发展。今年9月,超强台风“桦加沙”过境珠海后,项目部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投入灾后清理工作,与地方政府协同作战,为快速恢复当地生产生活秩序贡献力量。
“我们不仅是工程建设者,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者。”项目负责人陈东表示,“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我们始终牢记央企的使命担当,积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该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珠海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工程是落实广东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后,将确保15万吨级大型船舶安全进出港,预计每年可为港口新增吞吐能力约500万吨,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据统计,高栏港区目前已开通国际航线50余条。本次航道维护工程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珠海港作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的功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港口支撑,同时也为广东打造“海上新广东”贡献珠海力量。
通讯员:黄宗光、林振宇
来源:香港视窗网
标题:助力“海上新广东”:珠海高栏港主航道维护工程绘就碧海通途新画卷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gnxw/463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