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66字,读完约8分钟
资本投资长袖善舞的超人、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集团有限企业( 00001.hk,以下简称“长实”) 00013.hk,以下简称“黄”),统称“长和系”)
据时代周报记者粗略统计,按预期价格顺利进行,“长和系”仅近期转卖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三大业务,即可回收现金超过300亿元。 公司、房地产遍布世界的“长和系”企业,为什么现在只在包括内地、香港在内的中华区频繁兑现? 这是最有趣的地方。
一叶知秋蝉先冷。 一位分析家评价李嘉诚相继采取的行动。 “李嘉诚以商人独特的眼光,对世界政治、经济结构有着明显的自我评价,嗅到了未来经济和政治的一些变化,密集减产的趋势可能会继续发生。”金融危机引发了欧洲近两年来李嘉诚家族新资产配置的要点。 数据显示,迄今为止,李嘉诚家族约半数企业资产转移至欧洲,3年来累计海外并购额达到1445亿港元。 相比之下,在香港,李嘉诚在三年内只参与过两次收购。
出售香港本土两块土地的资产
半个月前,黄持续否定的“广州西城都荟易主”的传闻,成为了铁板钉的事实。
8月29日晚,“长和系”两家公司的长实、黄两家发布公告,分别获得旗下企业各自持有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各50%的股权。 买家均为离岸公司gcref acquisitions 22 limited,两笔交易预计于今年11月29日当天完成,总交易金额为32.68亿港币(
这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在香港招商的第一个地铁上建设综合商住项目,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 据时代周报记者报道,2004年西城都荟开工,招商受阻等多种原因,该项目一直开业到去年年底。 但是,经营的大半年来,除了连接地铁负1层和1层的基本开业外,西城都至今仍在空设置2、3层的许多铺装。
值得观察的是,西城都荟被“长和系”耍得团团转,并非孤例。 8月21日,据上海当地媒体报道,长和系计划出售在上海陆家嘴开发的第一个办公楼项目——东方汇经中心,价格约为60亿元。 时代周刊记者从现场获悉,2006年10月“长和系”以8亿2006万元的总额接收了这座办公楼的地块,但经过7年左右的时间,东方汇经项目还没有真正上市,其中主体的办公楼部分还很外貌 根据长实上海企业副总经理马清芝此前透露的信息,该项目预计将于年第一季度竣工。
对于转卖的消息,时代周报记者向长实上海企业求证。 对方简单地回答说:“企业管理层对该项目有长期持股的倾向,目前没有任何决定,暂时无法更新相关情况。”
在前几天的香港新闻发布会上,长实执行董事赵国雄坦言,如果有合理的报价,不排除考虑销售东方汇经项目。 “有消息称,东方汇经项目很早就要转卖。 开发者想全部卖掉,找了几个意向购买者进行了谈话。 》服务上海当地甲级写字楼租赁和买卖业务的某中介机构负责人,时代周刊记者表示,潜在买家包括交通银行、新加坡资产管理企业ara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ra”)等
在两个月前的香港大本营,“长和系”卖掉了经营40年的十佳超市,使李嘉诚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 一时,“脱港进入欧洲”的争论热烈起来。 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黄财务顾问高盛和美银美林目前正在筛选合格买家,预计相关手续最快将于9月底前完成。
如果一切顺利,“长和系”光上述三个项目的总兑现额就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 此外,除了出售大陆资产外,李嘉诚还通过“左手转右手”的方法,继续减持香港资产。 其中,长实变态相减持了嘉湖银座近70%的股权。
大中华区的房地产会进入高风险期吗?
李嘉诚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能在香港最动荡的时代起家。 可靠的是正确评估形势,低价出售。 但是,目前公司、房地产遍布全球的“长和系”企业,为什么现在只在包括内地、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区频繁兑现? 这是最有趣的地方。
“李嘉诚是商人,资本产生利润,所以无可厚非。 本来进入内地就是套利赚钱。 》中房信研究总导演薛建雄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李嘉诚是跨周期投资的高手,每次都获得高额利润,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前卖掉上海静安寺附近的办公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未来,美国qe收缩后,亚洲房地产和资产价格将急剧波动,目前高位套现无疑是谨慎之举。 薛建雄表示,以陆家嘴东方汇经项目抛售为例,目前抛售价格合理,并不是低价抛售。 7年前的地价为8亿多元,现在的售价被称为60亿元,扣除建安和财务价格后也有很大的收益空。 第一商业网首席执行官黄华军也认为,换算广州西城都荟的售价为2.9万元/平方米,非常划算。
但值得警惕的是,李嘉诚此时选择退出,潜在的信号证明了他可能认为中国房地产正在进入高风险地区。 根据不愿出名字的经济解体师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的情况,李嘉诚决定八字戒律为“不出风头,不接触政治”。 事实上,知道“不接触政治”的人最了解政商。 李嘉诚以商人独特的眼光,嗅到了未来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变化。 近年来,由于李嘉诚家族长期垄断香港的电力、通信等基础行业,香港人戏称香港其实是李嘉诚的“李家城”。 不过,近期香港当局对反垄断的态度更加坚决,将对李嘉诚等所代表的香港富豪基金会造成巨大冲击。
这也不难理解,作为香港华资商人的代表,李嘉诚必须在香港回归16年后制定“脱港入欧”的快速发展战略。 “这似乎表明,他对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王国的评价,在未来的政经版图上不能再占第一位。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迟早要退场,最好趁价格还很高的时候放弃资产。”
“李嘉诚出售国内资产与国内政治的迅速发展也有一定的关联。 现在,国内领导层换届后不久,新的领导班子以改革为目标,与以往的构想不同。 ”房地产专家韩世同分析说。
在薛建雄看来,以这样的速度,李嘉诚企业今后也不会排除抛售到内地和香港的资产,以上海为例,最引人注目的似乎是巨无霸项目中的商行部分,也不排除转卖的可能性。 但是,时代周报记者通过长和系的采访,没有证实这一推测是否属实,“长与系”未来在内地的投资战略是否会收缩、阶段性转移。
半数的资产转移到欧洲
作为对市场反应最敏感的商人,李嘉诚转向最快。 与香港、内地的战线缩小不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李嘉诚认定当时的欧洲就像1967年的香港。 因此,借机在欧洲积极布局,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 李嘉诚计划海外帝国:“两年内,资产的99%归53个国家所有。” 在最近的扩张中,由于天然气正在成为新的投资天堂,李嘉诚继承人李泽钜以此为契机,最近投资77亿5300万港元收购了英国天然气供应商wwu。 收购后,他将控制英国天然气约三成的市场。
迄今为止,长和系已经累计1550亿港币,将英国水务、电力企业和部分燃气资产纳入囊中,一举控制了英国天然气约3成的市场、约1/4的电力流通市场和5%的供水市场。 外国媒体曾说李嘉诚父子“几乎买下了整个英国”。
如果整理一下长和系的海外投资渠道,就会发现李嘉诚把重点放在欧洲投资上是从3年前就已经安排好了的。 除重磅投资的英国外,以色列、爱尔兰、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都是李嘉诚帝国的身影。 据不完全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长和系共在海外完成11项收购计划,涉及1868亿港元。 相比之下,在香港,李嘉诚在三年内只参与过两次收购。
频繁布局欧洲,让李嘉诚家尝到了“甜头”。 据黄半年新闻报道,英国天然气供应商wwu首次收款收益和欧洲电信业务持续改善,企业净利润124亿港币,年劲上涨23%。 以ebitda计算,欧洲贡献了集团35%的利润,比香港和内地的利润总和高出7个百分点。
长和系“入欧”战略被看好于多家投行。 根据高盛此前的预测,和黄在未来3年内将动员500亿港元进行收购,成功抛售十佳超市,可能会回收至少30亿美元的现金流。 这将为欧洲3g业务重组和欧洲基础设施资产和电信资产的购买带来现金支持。 “黄色就像购买者,集团为了方便未来的资产收购,放弃了目前发展迅速、成熟的资产,提高了集团财务的灵活性。 ”
同样,瑞信也指出,黄年利润有望比年翻番。
(责任: df080 ) )。
标题:“李嘉诚半数资产移师欧洲 拆析称其行为与政治有关”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xw/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