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86字,读完约7分钟

最近,市场传出中金企业将在香港上市的消息,一时引起热议。 作为久负盛名的贵族投行,中金企业作为投行的龙头多年来一直位居前列。 但是,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这家企业已经走下神坛,自豪的王牌投领域工作已经暗淡。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投行老板的地位波动

中金企业全称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企业,从名称可以推测,成立时企业业务范围应该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中金企业之所以有这样雄厚的底蕴,是因为该企业有强大的背景。

1995年,中金企业带着国内第一个中外合资投行的圈子诞生。 创立该企业的两个主要股东尤为耀眼。 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和国际大投行摩根士丹利。 也就是说,从诞生开始,中金企业就拥有国资关系网和国际投行的成熟经验。 在这两大“发动机”的帮助下,中金企业的投资领域做得很好。 其完成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是1997年中国电信(香港)在纽约和香港的ipo,募集资金达到42亿美元。 年轻时,中金企业往往承接大型国有企业的ipo项目,因此收入高于承接中小ipo项目的证券公司,因此中金企业10多年来一直坐在国内投资者的老大宝座上。 年该企业承担的中国农业银行a+h上市募集额达到221亿美元,至今仍是世界最大规模的ipo。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但是,将自己固定在“上档次”的方法,给中金企业带来了风险。 因此,那个企业后来会被挤出神坛。 “话说回来,中金企业走过的路线都和被提出来的差不多。 国有企业纷纷上市时,都是其受益者,但当大型ipo资源匮乏时,他们陷入了快速发展的困境。 特别是2009年末创业板开业后,中小企业相继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金企业均面临危机。 ’一位证券解体者这样说道。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中金企业投资者的位置确实在创业板活跃之后被撼动了。 这可以从近年来证券公司投资领域业务收入的排名中得出结论。 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中获悉,2009年和2009年刚刚开始,中金企业承销、推荐、并购重组等财务顾问业务净利润超过20亿元,在证券公司领域依然位居第一。 但年后,中金企业在投资领域工作领域的地位发生了悄然变化。 这家年收入只有9亿9100万元的企业,突然从第一名跌落到第五名,暗示着中金企业看到这个排行榜时,一定很恐慌,这家企业失去了投资者老板的地位。 事实表明,中金企业近3年未能夺回第一名的宝座,年和年,其投资领域的收入仍保持在领域第五的位置。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业务太单一,不自然

诞生之初,中金企业被赋予国际投行的使命,在强大的股东背景下,投资领域的业务无疑成为了该企业的王牌业务和支柱业务。 但是,由于过度集中于投资领域,无论是经纪业务还是资产管理业务,中金企业都没有特点,目前的综合实力在国王的a股市场上处境不自然。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从拆迁户来看,业务过于单一是中金企业没落的重要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后,a股ipo停止了。 这对以投资领域业务为主的中金企业来说是致命伤。 普通证券公司可以通过经营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渠道业务来弥补这空的不足。 ”财经评论家陈剑炜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在这里,2006-2007年a股大牛市不得不提的一件事,当时国内几乎是全民的股票买卖,散户数量爆炸性增长,也是因为完成了专注于零售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 中金企业也从事经纪业务,但从事美股交易业务、交易所基金业务等跨境经纪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可以接受的也是qfii (合格海外机构投资者)等机构,有局的限制。 于是其他证券公司崛起,中金企业开始惊慌失措。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的状况,中金企业逐渐开始快速发展其他业务。 这几年,这家企业增加了对经纪业务、理财、固定收益、研究、直接投资、自营业务等的投资,初步形成了综合的业务体系。 但是,现在中金企业的其他业务除了投资领域的业务外,都只是违背了强者的意愿。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后的排名,中金企业代理证券买卖业务净利润8亿5400万元,在领域排名第24位,当年排名前三的是银河证券、国泰、中信证券,排名第一的银河证券买卖业务收入39亿0900万元,两者相差不大。 在理财业务方面,中金企业受托客户理财业务的净利润为1亿4800万元,在领域排名第14位,与排名第一的国泰安裕相差4亿4900万元。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与中金企业没落相比,陈剑炜表示:“中金企业没落的另一个标志是,多位重量级研究员的出走大大削弱了其在领域内的影响。 证券公司做研究,把成果卖给基金企业后,可以要求分仓以换取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但中金企业不太重视经纪业务,所以该企业研究所的没落很正常”。 据报道,中金企业研究所明星大将、固定收益研究组研究员徐小庆、电子领域分解师赵晓光和文化传播领域分解师金宇均于年离家出走。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换型不牢固,错过机会[/s2/]

其实,中金企业如果能在过去好好转型,可能就不会沦落。

以投资领域的业务为例,如果中金企业想要转型,即使早早放弃自身,降钱承接小型ipo项目,投资者老板的位置也可能不会被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国信证券等券商超越。 数据显示,-年,中金企业成功只推荐浙江电力、美的集团、隆鑫通用、广汽集团、吉艾科技、本保险和凤凰传媒7家公司。 都不是规模小的项目。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在投资领域的业务转型方面,陈剑炜认为中金企业真正做得不好的是海外承销。 “这两年,国内ipo少,但海外上市的项目不少。 但是,这些项目几乎都被香港和海外的证券公司承接了。 中金企业完全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 本来,可以用这个迅速发展自己的海外承销业务。 例如京东商城等公司在海外上市,增加海外资本运营的经验,最后逆转国有资本的海外资本运营。 ”。 陈剑炜指出。 对此,一位市场人士认为,中金企业可能早就想成为快速发展思路,但存在国有公司通病,决策可能难以达成一致,领域投资变革道路不扎实。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在经纪业务方面,中金企业2003年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证券营业部后,6年来没有扩大零售经纪业务,但到2009年相继增设了营业部。 但是,中金企业一年只有17个证券营业部,与年投资领域业务收入超过该企业的证券公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中信证券有204个证券营业部,国泰君安有195个证券营业部,中信建投有175个证券营业部,国信证券有84个证券营业部。 有分析认为,中金企业之所以没有拓宽经纪业务,也是因为转型意愿不坚定,错过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2007年,建银投资意图合并其下的两家证券公司,让中金企业吸收中投证券,但当时中金企业对此犹豫不决,最终交易未能达成。 中投证券的证券营业部数量众多,这本来可以弥补中金企业在这方面的短板。 ”。一位业内人士是这么说的。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证券营业部的缺乏限制了中金企业经纪业务的快速发展。 年,国信证券和国泰君安的经纪业务收入均维持在36亿元以上,超过它们投资领域业务收入的4倍时,中金企业的经纪业务收入仅为投资领域业务收入的1.08倍,这明显反映出中金企业在经纪业务上的弱势。

“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责任: df101 )

标题:“业务太单一处境不自然 中金企业:贵族投行的没落”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xw/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