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8字,读完约3分钟

王晓洁

往年初春的2月,正是香港投行精英最得意的时候。

拿着百万乃至千万港币的奖金,他们意气风发地借着游艇出海,尽情沐浴春风,或者去中环和“美女与银行家”( beauty and the banker )约会,或者趁天不热去东南亚短途旅行。 但是,今年,他们必须勒紧裤腰带—; 奖金降低了。

在香港国际大投行工作了5年的k今年打算在港口购买自己的第二套房产。 在好年头,工资有奖金,k一年能赚200万港币。 但是,今年他拿到的奖金几乎是破破烂烂的,危机感油然而生,也没能及时支付4,500万美元的住房首付。

另一方面,另一位社会交流类型的投行男j,即使有事也不再热衷于请朋友唱ktv。 在开始所有的社会交流活动之前,他仔细计算着这笔钱不值得。 手头紧张,投资的目标不追求准确度吗?

去年下半年以来,香港金融业开始嗅到衰退的气息,裁员、减息潮在这场亚洲金融的一切中悄然兴起。 由于欧洲都柏林危机蔓延导致的交易量下降、ipo活动低迷,站在香港这个“新兴市场”顶点的金融要地也患上了衰退症。

城市、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美国银行和瑞士信贷大幅减少了发给亚洲员工的年终奖金。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因花旗银行和瑞士信贷而发放给亚洲员工的奖金分别比去年减少了30%和40%。

一些雇主取消了对派遣员工发放住房补贴。 住房补贴差别很大,一位董事总经理可能一个月能拿到25万港币左右,但被派到香港的刚入职的新人,一个月只有1.5万港币到2.5万港币的补贴。

香港金融界的常春藤俱乐部也以“哭闹”为主题。

其实,k和j的经验还不错。 至少他们没有失去工作。 和他们相比,l的经历真的有点悲惨。 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时,他在花旗银行做销售,被砍了。 之后去名牌大学读mba,毕业后金融业复苏,年l再次回到投资领域流亡德意志银行,但最近他又被解雇了。 不得已,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源,在香港开了一家装饰店。

“香港投行人悲催哭穷:赚三年贫三年成标签”

在投资银行业务中,最容易被裁掉的是交易和销售岗位,这两个部门受经济形势的影响最大,协助这两个业务的it部门的员工也会受害。 摩根士丹利在亚洲抢占15个固定收益部门主管麦格理关闭香港部分股指衍生品交易部门瑞士信贷取消台湾固定收益部门摩根很快将精简亚太和中南美地区的股权投资业务; 美银美林将在3月底前解雇15名亚洲业务干部……

“香港投行人悲催哭穷:赚三年贫三年成标签”

被砍的投票者会做什么呢? 读书、教书、做生意是最受欢迎的几个选择。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投行精英们虽然手有点紧,但还不至于没钱。 刚入行的投行人年薪780万美元,奖金进一步减少,一年可以拿100万美元。 如果要省钱的话,搬到中环离工作地点远的九龙比较好。 听说由于银行家的大移动,九龙奥运会的地价上涨了。 担任了几年的董事社长,年薪3,400万港币,在2006、2007年的好年景中,光是奖金就成为年薪的两倍,对他们来说,即使原始积累齐全,也会因为一时的红包损耗而住在山顶,或者开名车的生活习惯

“香港投行人悲催哭穷:赚三年贫三年成标签”

在香港,“赚三年,穷三年”是投行类员工的“帽子”。 1997年和2008年,投行人体验了“贫困”的日子,但现在投行人“受贫困”的时候到了。 但是,在此次监管日趋严格、金融业杠杆化加速的大环境下,“贫困”的日子可能还有三年多。

标题:“香港投行人悲催哭穷:赚三年贫三年成标签”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xw/1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