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96字,读完约10分钟

上海港通启动前夕,内地投资者香港开户热潮再起,香港中小券商“壳牌资源”申购热潮带动内地机构。 在长期经营不善的情况下,香港中小证券公司也乐意出售壳子。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沪港通带来的机会,将推动中资券商在港翻盘,但内地机构赴港买壳未必是主要选择。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上海港通启动前夕,内地投资者香港开户热潮再起,香港中小券商“壳牌资源”申购热潮带动内地机构。 在长期经营不善的情况下,香港中小证券公司也乐意出售壳子。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沪港通带来的机会,将推动中资券商在港翻盘,但内地机构赴港买壳未必是主要选择。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在香港的开户热潮开始了中国资本机构进行的掠夺

“最近来香港开户的投资者很多,证券公司的开户数增加了三四成。 》国信证券(香港)董事社长苏细强表示,今年4月沪港通消息公布后,5、6月国内券商开始对客户进行投资者教育,内地投资者香港开户加快,预计未来1、2年将是内地投资者热情投资香港和国际市场的重要时段。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苏细强表示,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开户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是沪港通即将开通重新关注港股。 由于沪港通目前在交易额、成交价、投资标的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许多投资者选择直接在香港开户二是大量高质量公司登陆海外市场,特别是近期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 很多金融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内地高净值客户来咨询,希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阿里新股认购。第三,熟悉资本市场的内地投资者,会选择“先入股后认购”。 即,希望在香港开户后通过沪港通投资a股,首要的是香港融资价格更低,杠杆率更高。 以新股认购为例,只要投资者在香港支付1.5%的年利率,就可以获得高达9倍的杠杆效应。 也就是说,如果进行100万元的投资和融资,1000万元可以参加新股认购。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中国证券新闻记者采访的一些证券分析师表示,短期内,沪港通对香港经纪业务的促进作用大于促进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在香港和内地开展业务的中资证券公司将率先受益。 在这样的市场预期下,出现了一点购买香港中小券商壳牌资源的内地机构热潮。 近日,复星国际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透露,为布局“沪港通”,将收购并控股非上市小型香港本地证券公司。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事实上,自4月沪港通消息传出后,截至目前已有几家香港上市证券公司从内地机构收到“橄榄枝”。 今年6月,西南证券在年11月成立的全资子公司西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拟采取定向增发办法,在香港上市公司敦沛金融增发后以0.28港币/股的价格认购并由此引发对敦沛金融的全面要约收购。 这笔交易投资近3亿5000万港元,仍在积极推进中。 西南证券表示,为加快国际化步伐,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西证国际通过在香港地区寻找合适的并购目标,确立了海外业务平台的快速发展战术。 以9月15日收盘价计算,敦沛金融3个多月来,市值翻了一番。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香港上市的南华金融、时富金融相继发布公告,表示企业股东接触到了第三方的潜在买方。 卓亚资本此前宣布将与中国华融完全拥有的华融香港签订无法律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 华融香港认购企业超过15亿股新股,发行量约占扩大的发行股的51.02%,但这笔交易最后没有实施。 9月11日,持有证券牌照的景福集团再次发布公告,称企业被控股股东告知,两名新的潜在投资者正在合作。 根据景福集团公布的截至年3月31日的年报,其证券经纪佣金比上年大幅减少65.8%至91.3万港币,考虑到证券经纪业务亏损,集团申请从年7月31日起终止此项业务。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另外,翟才证券主席叶茂林近日表示,虽然中国资本机构提出了收购与合作的建议,但企业暂时没有抛售盘中的计划。 华富国际副主席兼行政总裁林建兴最近也表示,企业也将与中资机构协商合作计划,未来将引入其他金融机构战略合作伙伴。 预计沪港通将进一步刺激证券商股“壳价”的上涨。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香港证券业学会会长李细燕表示,沪港通上市的背景下,一些并购交易早已司空见惯,也有寻找并购目标的地方。 未来,越来越多的内地证券公司有望收购香港本地证券银行,扩张国际化平台。 从整体来看,可能很少直接造福香港当地的证券公司,但受益的可能是整体市场份额的扩大。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资产管理牌照的诉求最高,高质量的外壳资源越来越少

据悉,香港市场允许经营全金融牌照,金融机构可以并可以开展股票、期货、衍生品、期权、外汇、黄金交易。 根据香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至年6月,香港1-10种牌照机构数量分别为970、267、41、909、137、262、26、4、990、7家。 其中,持有机构最少的第八类牌照(证券保证金融资)只有4家,最多的第一类牌照)证券交易)达到970家。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香港的金融牌照分为许多种类,这些牌照的申请难度不同,所要求的抵押品也不同。 》香港爱迪公司上市项目管理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夏雄表示,例如9号牌照(理财),一个可以持有客户资产,另一个不能持有客户资产。 第6号(公司融资)申请是最难的。 第1号)证券交易)比较容易购买。 因为拥有的机构很多。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许夏雄表示,空怀特公司想要申请金融全牌照,难度非常大,最顺利的需要几年时间。 普通证券公司一号证的情况下,价格大致在300万港币左右,拥有全部牌照的机构大致在1-2亿港币左右。 许多内地机构到香港办理理财业务需要的是9牌照,这也是目前诉求最高的牌照。 在拥有全部牌照的情况下,预计整体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沪港通消息传出后,香港小券商壳确实出现了溢价。 ”。 中国平安证券(香港)资产管理部董事陈至勇对中国证券新闻记者表示,香港证券经纪业务牌照是开放的,但从准备和申请牌照到开门营业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因为重视上海港通带来的市场机会的内地机构,这有购买比较强的外壳的动机。 例如,一些机构投诉需要在内地进行海外投资,但在香港没有设立据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买壳、借沪港通热潮,迅速吸引到香港投资。 此外,“买壳”也将增加开展业务的融资渠道。 例如,通过发行债务降低价值成本来获得资本金增加。 否则,只能在母公司增资。 这也是内地机构喜欢直接买壳的原因。 从价格上看,如果自行申请可以承担沪港通业务的第1号,预计包括资本额、流动资金以及先行投资的人事行政等费用在内,正常经营需要投入1000万港币以上,但目前壳的总价格是净资产再加500万港币,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陈至勇表示,沪港通消息传出前,香港券商经纪业务“壳”的价格是净资产再加约300万港币,如今约200万港币的溢价并不荒唐。 其理由是,这几年香港当地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但是,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战略是推进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大型化,香港中小证券公司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更积极地愿意出售壳子,高质量的壳资源也越来越少。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希望借“东风”中资证券公司进行“绝地反击”

此次买壳热潮的背后,是中资证券公司多年进军香港,但业绩不佳的困境。 根据交易量和客户数量,香港证券公司分为a、b、c类3家,其中a类证券公司14家,但中资证券公司中只有中银国际1家被列为a类,其余基本在b类和c类之间。 根据香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全年所有证券交易商和证券保证金融资者的净利润总额为167亿元,其中联交所参与者方,A集团证券公司创下32亿港币的净利润,B集团和C集团证券公司分别创下40亿港币和18亿港币的净利润。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中资证券公司董事长香港仔企业表示,香港本地和海外客户对中资证券公司的公众认同度很低。 这样的局面第一是中资券商在国际化方面确实与海外投资有差距,本地业务比不上香港本地券商,国际业务也与美资、英资券商有明显差距。 华裔证券公司的客户大部分来自大陆客户,也包括从大陆来香港证券公司开户的股东,以及通过华裔证券公司母公司渠道介绍的客户。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资本经纪公司在香港的业绩不佳有多种原因。 》国信证券(香港)董事长苏细强表示,香港本地客户很少,已经开发完成,机构客户占市场的60%以上,大部分是欧美客户。 中资证券公司在香港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过几亿元,无论是研究力度还是投资人员数量,都不容易为这些海外机构客户服务。 在香港市场承包ipo项目需要很多专业投资者能够销售,对中资证券公司来说不是一日之功。 在大部分中资证券公司经营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内地母企业不可能大规模追加投入。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但许多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沪港通开通、qfii限额放开等,这一形势将逆转。 中信证券国际董事社长、证券经纪业务负责人表示:“比如qfii开通之初,海外机构投资者大多参考了高盛、大摩等外资银行的研究报告,但现在中国银行的报告越来越受欢迎。 毕竟,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有很大差异,前者由政策主导,中国对政策和市场的了解明显优于外资银行。 目前,250多个qfii机构中有一半以上选择中信作为经纪商。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苏细强还认为,沪港通实施后,在港资本券商可以利用内地母企业的特点,积累大量内地客户。 随着更多内地投资者在香港投资,a股和港股市场的估值越来越一致,越来越多的内地公司希望在香港上市。 “中国资本的证券公司通过为大陆企业和大陆投资者服务,必然会逐渐壮大并走向世界,最终与欧美证券公司进行公关。 ”苏细强说。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沪港通开通将有利于中资证券公司为海外机构投资者这一巨大市场。 》中国平安证券(香港)资产管理部董事陈至勇认为,外资证券公司背靠大型欧美投资机构,除了在新股上市和衍生品发行市场获得的巨大份额外,在香港市场经纪业务行业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但是,由于他们考虑到价格并未在亚洲设立庞大的研究小组,因此其研究一般只涵盖大型蓝筹股。 因为这家中资证券公司可以在客户开发上形成差异化竞争。 中国平安证券(香港)在研究中为海外机构投资者积分覆盖100亿市值以内的二线股票。 目前,他们已与海外机构投资者接触,这些机构对提供的服务感兴趣,希望借香港这个平台迅速进入内地市场,他们感到比以前更容易开拓业务。

“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责任: df127 )

标题:“沪港通激发机构在港“抢壳潮””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xw/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