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03字,读完约6分钟

现任德意志银行亚太地区投资银行部主席的蔡洪平曾帮助数十家内地民营企业在香港上市,被誉为“民营企业海外上市之父”。 而这位资深投资者与资本市场结缘的正是20年前诞生的h股。

H股曾经的发起人之一蔡洪平在《H股20周年》时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 回想过去,蔡洪平对未来H股流通量的增大、qdii和qfii的双向扩张以及a股和H股的“互联”寄予厚望。 他认为,两个资本市场的互通正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时候。

““民企境外上市之父”蔡洪平忆H股诞生”

9家地方国有企业试点h股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H股的发起人和参与者之一,你还记得那一年的哪些幕后故事吗?

蔡洪平)h股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1992年初,香港联交所主席李业广当时带队访问北京,探讨香港回归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那时香港联交所市值共3000亿美元左右,他们提出了派遣国有企业到香港上市的构想。

另一方面,从公司来说,1992年是上海金山石化(上海石化前称) 20年的工厂庆,当时我是办公室主任,负责改革报告的编写和总结。 金山石化建设了当时全国最大的30万吨乙烯项目,公司负债率高达86%,债务规模30多亿元人民币,按当时通胀水平计算,平均贷款利率为14%左右,到2008年无法还清债务。 当时,金山石化厂长以私信形式向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报告了情况,提出了国家承担债务还是让金山石化上市两种构想。

““民企境外上市之父”蔡洪平忆H股诞生”

历史就是这样的偶然。 在会见李业广一行后,朱镕基考虑到当时内地股市发生股票收购,在我们提交的报告中指示:“建议金山石化这样的公司通过规范化改革在香港上市。” 这就是h股的起源。

随后,中央成立了“中国公司海外上市指导小组”,由国务院牵头召集12个部委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上海石化牵头的h股上市。 一共选择了9家公司作为第一家上市试点公司。 代表9个领域和不同的省市——上海石化代表上海,鞍山钢铁代表安徽,仪征化纤代表江苏,渤海化工代表天津,青岛啤酒代表山东,北京人民机械厂代表北京,昆明机床厂代表云南,华南造船厂代表广州,东方电气代表四川。

““民企境外上市之父”蔡洪平忆H股诞生”

“神经总裁”刺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神经

日报:你认为h股的意思有那些?

蔡洪平:我记得李业广带队来北京给大家上课。 我在说香港上市规则。 香港联交所当时的行政总裁周文耀当时刚学普通话,介绍自己是行政总裁时成为了“神经总裁”。 当时轰动一时,但忖度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

这位“神经总裁”真正触动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神经,推动了20年辉煌的改革和上市历史,走上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私有化的公司改革道路,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市场化水平。 中国国有企业与国际接轨,提高了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水平和透明度。 在过去的20年中,h股公司几乎没有出现财务丑闻,达到了朱镕基当时“规范化改革”的要求,但这在a股市场创立之初可能还做不到。

““民企境外上市之父”蔡洪平忆H股诞生”

1993年,上海石化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成功,主持上市仪式后,我哭了。 这是胜利的泪水,作为发起人和参与者,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吃了很多苦。

因为当时中国本土还没有《企业法》,海外投资者怎么买股票? 之后,通过设立《海外上市企业章程必备条款》,附加内资股(国有股和法人股),以章程行为规范公司行为,实施对公司的法律约束。 当时,中国内地完全没有国际会计准则和资产判断标准。 这h股上市不仅是因为国有公司的改革,也因为推行了中国会计准则、企业法规,具有历史性的国际轨道,跨越了整整50年。

““民企境外上市之父”蔡洪平忆H股诞生”

想想看,当时很多交易所都在考虑包括纽交所、纽交所、伦交所在内的中国宣传。 朱镕基最终以拍摄h股为优先,展现出前卫的改革意识和中国公司迅速与国际接轨的强烈愿望。 否则,中国的国有企业不知道会走多远,会后退多少。

““民企境外上市之父”蔡洪平忆H股诞生”

建议国有股减持[/s2/]

日报:跟踪h股上市公司业绩的恒生中国公司指数从1993年的2000点到2007年10月超过了2万点,现在徘徊在9000点。 一位投资者认为h股20年来的成绩违背了强者的意愿,你怎么看?

蔡洪平: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很多香港富豪最赚钱的是h股,比如中国人寿。 香港股市是高是低,与世界新兴资本市场相比,h股表现出色。 从1993年到1997年是高潮,1997年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下跌后,从1999年到~2009年出现了10年的上升浪潮,在世界各资本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者收益。 目前,中国内地宏观经济面临调整,股价出现回调是正常的。 投资要看周期,“只有愚蠢的投资者,没有愚蠢的市场”。 资本市场总是有投资机会,比如公司和领域重组的机会。

““民企境外上市之父”蔡洪平忆H股诞生”

日报:h股还有历史遗留问题,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蔡洪平: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h股的国有控股价格过高。 在这方面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讨论。 大股东持股比例太高了。 例如中石油88%,部分银行86%,但从全球来看,国际大企业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为10%左右,香港民营企业和黄控股比例为29.9%。 这意味着我们至少浪费了20万亿元的资金。 如果将国有控股比例降低到20%左右,在资本市场上兑现国有股,并将这些沉淀的20万亿元公共资本投入社会保障,就能处理国内养老体系建设的问题。 目前,国家决定的绝对控股比例为51%。 我想可以研究一下这个提法。 例如,如果降至30%以下,实际上全面要约收购的触发器为30%。 此外,还可以设定黄金股、一票否决等以保护大股东的利益。 用市场化方法进行也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民企境外上市之父”蔡洪平忆H股诞生”

(责任: df064 )

标题:““民企境外上市之父”蔡洪平忆H股诞生”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xw/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