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73字,读完约10分钟
世界经济论坛去年10月发表的《年金融快速发展报告》显示,香港金融业快速发展指数居世界首位。 在英国伦敦金融城企业于年9月公布的“世界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位居世界第三
一位40多岁穿着色彩鲜艳的短裤的中年男子,坐在时代广场办公室的阿里巴巴上,侃侃而谈地面对100多名从事出口贸易的香港人,他的人生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的年代被称为工业年代。 》nicholas于20世纪90年代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第一份工作是半导体销售。 三年内他成为金牌销售员,找到人投资300万港币,合作开了半导体代理生意。
6年后,代理商生意每年达到百万美元。 他一发烫,就把赚来的钱全部投入东莞开厂,生产mp3播放器。 工厂成立3年,2008年发生世界金融海啸,他的工厂和很多香港工厂一样放声倒下,“一瞬间恢复原形,从富豪变回普通人”。
nicholas想跳下去。 幸运的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成为了韩国半导体公司的香港代理。 两年前,他创立了一家只有一家的贸易企业,专门从事电子成本产品,通过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重新创业。
“香港人不开工厂,搞贸易还是有特点的。 外国人仍然想通过香港人购买中国产品。 这就是我们香港人的价值。 ”他说。
nicholas的故事是香港近年来经济变迁的缩影。 从代理回到企业家再回到代理,香港金牌代理的作用随着贸易和金融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变迁。
贸易代理店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和经济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香港完全没有自然资源,香港在鸦片战争以后一直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香港一定要面对内地和世界。
主体的作用不变,但形式在慢慢演化。 841年开设的香港,实际上至少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变革。 现在,香港面临着是否转型、如何转型的考验。
香港贸易快速发展局研究总监督关家明表示,香港的经济形态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转变,最初的渔港是一个阶段,后来迅速发展成为自由贸易的转口港。 香港真正在经济上腾飞是在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这期间经历了两次变革。
他介绍说,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的工业资本来到香港,香港开始工业化,从原来的自由转口港转变为以当地制造业为主的出口贸易。
第二次转型是在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内地开放后,开始吸纳香港的投资。 许多工厂基于价格差异,一步步向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移动,香港经历了从当地制造业出口到出口贸易的转型。
关家明表示,香港工厂已转移到外国,但那时大部分产品通过香港销往内地,或通过大陆工厂经香港出口海外。 贸易部长比较发达,最大的大陆出口的70%经由香港。
随着内地的开放,香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依然重要,但比重在下降。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去年内地香港出口额为3847.9亿美元,占内地出口总额的17.4%。
随着香港工业区的消失和贸易占有率的下降,香港空心化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 关家明认为,实际上香港已进入离岸贸易阶段。 也就是说,大部分贸易活动已经在内地进行,但在金融资金募集、管理、供应链管理方面更高含蓄的活动仍留在香港。
对香港代理人作用减弱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这几年,许多国际企业品牌夺回了香港企业大中华区的总代理权,选择直接进入内地。
犹太贝利家族目睹了这种变化。 贝利家族的安天时洋行掌握着瑞士欧米茄和天梭的总代理权,但瑞士钟表制造商逐渐夺回了代理权,使市场流通垂直化。
“当中介发现不能给企业品牌带来附加值时,当然不想和中介分享好处。 》贝利家族第三代领导人贝利·本( raymond bera )告诉本报记者。
在新形势下,贝利家族选择了进军新产业,成为拉菲葡萄酒的香港代理商。 毕竟葡萄酒的流通需要特殊的条件和更高的要求,但看到中国的葡萄酒代理店迅速发展,竞争是必不可少的。
一些国际公司重新发现了香港代理人的价值。 香港电视网络有限企业( 01137.hk )创始人王维基对本报表示,近年来一些直接进入内地进行采购的国际企业因无法适应内地模式而回归,将香港重新定位为总部。
利丰前行政总裁乐裕民( bruce rockowitz )看到了香港从前就从贸易走向国际企业品牌快速发展的机遇。 从2004年到去年的10年间,乐裕民带领利丰这家百年老字号贸易公司从60亿美元的销售额迅速发展到200亿美元,在金融海啸期间依赖大量收购维持了快速增速。
但是在他看来,金融海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至今没有恢复,未来的利丰将依赖内生增长的快速发展。 他看到,快速发展企业品牌业务是新的机遇,今年7月乐裕民接受利丰分离的全球企业品牌业务,担任利标企业品牌行政总裁,为奢侈品企业品牌以下的美国企业品牌拓展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市场
金融代理
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公司进入、国际公司进入的金融改革开放过程中,香港金融黄金代理人的身份逐渐被确认。
香港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银行中心,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银行中有73家在香港营业。是亚洲第二大和世界第六大证券市场,去年香港股市总市值达到24.04万亿港币,首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达到1665亿港元,居世界第二位。 也是世界第五大外国汇市,去年外国汇市日平均交易额为2746亿美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前总裁任志刚清晰地看到了这一新定位。 他说,香港的金融领域不仅为700万香港人服务,也为13亿中国人服务,小香港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金融领域这个市场的快速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香港服务内地与外地之间的资金融通,这个作用为13亿人与外地的资金融通提供了平台,让国际层面的资金融通在香港进行,实现了香港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 ”任志刚说。
香港已是内地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和融资中心。 截至去年年底,内地对香港非金融类累计直接投资3386.69亿美元,占内地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59%。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香港银行系统内2.6万亿港币贷款中有三成,即8100亿港币贷款与内地贸易融资诉求有关。 在中国公司走出去的过程中推动了香港融资的诉求,去年年底有8700亿港元被香港银行贷给内地公司在海外投资录用。
香港与内地互为外来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地。 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年底,内地实际聘用港资达6656.7亿美元,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47.7%。 同期,内地对香港的直接投资超过3588亿美元,约占内地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六成。
世界经济论坛去年10月发表的《年金融快速发展报告》显示,香港金融业快速发展指数居世界首位。 在英国伦敦金融城企业去年9月公布的“世界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位居世界第三。 香港从2009年开始迅速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成为世界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不过,香港维持这个角色并不是肯定和必然的。 任志刚提醒说,许多事件在香港仍需办好,如果发生了突发事件,香港被认为不可靠,香港就不能保证这一角色的特点。
任志刚指的是“中环占领”。 中资金融机构高管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环是香港金融中介服务的代名词,因此中环占领运动引起商界和金融界的高度警惕,担心香港的核心会被侵蚀,从而使自身边缘化。
/ S2/]旋转还是不旋转
近年来,香港社会开始探讨香港是否需要转型,改变了以前流传下来的中介代理的作用,香港迅速发展了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等本土新兴产业。
香港电视创始人王维基认为,香港一直以来都是桥梁的角色,但香港已经到了快速发展自身价值,快速发展自身工业如电视创意文化产业的时候了。 “孩子长大了,不能光依赖父母。 应该靠自己。 ”他说。
这种看法没有达成共识。 雷鼎鸣说,尽管上届特区政府提出了文化创意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检测认证、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六大新兴产业,但最终没有付诸行动。 “香港不能回头。 中间人的作用一直是香港的核心作用。 ”他说。
“阳光下没什么新鲜事,发达的经济区块都依赖服务业。 ’一位特区政府中间公务员向本报表示,香港以金融、贸易服务业为支柱产业,无法通过空迅速发展什么新产业。
香港金融快速发展局主席斯密隆对本报记者表示,香港转型并非不可能,但很难像科技产业一样在短期内形成规模。 这是因为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现有的特征更为重要。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近日执笔一种说法,认为香港在近几十年迅速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首要是“借出的时间”。 也就是说,由于内地长时间进行资本账户管理,资金无法自由进出,香港自然成为了内地与世界贸易和金融的桥梁。 但是,如果内地继续开放,内地就可以与世界各地直接联系,而不需要经由香港进行。
陈德霖不赞同上述观点。 他认为内地将继续开放,给香港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 香港人要认清特点,坚守本分,不妄自菲薄,更不要自毁长城。 并全力配合国家开放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继续提高自身竞争力,背靠祖国,走向全球,是香港金融中心快速发展的主轴。
上述中资金融高管也表示,内地与欧美的直接对接很少,许多活动仍通过香港的自由贸易、金融中介、仲裁和司法体制进行。 香港的证券监管体系、自由市场体系和法制独立体系得以有效地运营和维持,内地应继续充分利用和感谢香港在这方面的努力。
香港政务司前司长唐英年也在《第一财经日报》上表示,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以金融为首的服务业将是香港最重要的。 他说,随着中国继续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规模越大,香港的机会也就越多。 而且,香港在培育葡萄酒、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方面也取得了成效。
(责任: df104 )
标题:“香港经济转型路:一定要面对内地和世界”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xw/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