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6字,读完约4分钟
是储备商品,个人出入境手机超过15公斤,最高为监禁1年
由于内地部分产区大米镉超标,内地民众有到香港购买大米的想法。 但是,值得观察的是,香港从1955年开始将大米作为储备商品加以管制,个人出入境手机超过15公斤的,最高可处以5万港币一年的监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天访问香港多家大型超市时发现,香港上市大米供应十分正常,而且大部分为泰国大米,内地大米只占很少。
法规实施58年来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工业贸易局的资料,香港从1955年开始实施美国管制方案。 大米成为储备商品的背景是,当时人口剧增,资源不足,大米的供给在社会上备受关注的问题。
特区政府实施大米管制的目的是确保香港居民有稳定的大米供应,为应对紧急情况和大米短期供应不足提供大米储备。 在管制方案下,进口商被分配大米进口配额,进口商的注册必须满足资金等要求。 2003年以后,储备库存维持在足够香港居民吃15天的水平。
根据香港《储备商品(进出口及储备库存管理)规例》,“清除、清除、碾、碾、碾、不碾”食米是香港目前唯一的储备商品,任何人不得携带15公斤以上的出入境 否则就是犯罪,如果被定罪,可处以罚款5万港币和有期徒刑1年。
住在深圳在香港工作的内地人告诉记者,他本来计划周末从香港带50斤“无镉”大米到内地,但幸运的是得知香港有这个法例,“差点被关进监狱呢。”
事实上,由于这项法例存在时间长,很多香港市民并不知道。 今年1月香港退休人员从内地携带17包重136公斤的大米到港,违反上述条例,最终被罚款2000港币。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老先生到东北旅行,被朋友赠送17包东北大米经深圳考入香港。 老先生向法院表示不知道香港有这个规定,最终法官判处罚款2000港元,并指出由于通常香港市民不知道有这个法例,香港特区政府应加强推广教育。 据香港海关介绍,去年有6起类似案件,被法庭分别罚款2000~8000港币。
除大米外,冷冻肉和冷冻家禽也曾是香港的储备商品,后来冷冻肉和冷冻家禽解除了储备管制。 此前香港掀起了奶粉囤积热,行政会议成员叶刘淑仪建议奶粉也作为储备商品,最终特区政府将奶粉作为限制进出口商品。
米的五成来自泰国
本报记者昨天在香港大型超市惠康和百佳的店里发现,没有出现内地游客赴港购买大米的风潮。 在香港上市的大米大部分来自泰国,也有一些来自越南、澳大利亚、台湾、日本、内陆的美国企业品牌。
据记者观察,香港市面上少数内地大米主要由华润集团旗下的五丰行销售,产地包括东北和广东,价格与泰国进口大米相比没有太大特点。 以一包5公斤大米为例,泰国金象大米正在促销中,售价仅为59.9港元的五丰行代理东北水晶米为68.9港元,另一家代理商代理的广东白马品牌粘米也在促销中,售价为52港元。
一位惠康的员工对记者说:“香港人都习惯吃泰国大米。” 但是,她说,也有一些顾客购买内地的大米,“本来就有来自东北的人”。
根据香港工业贸易组织的数据,泰国、越南和中国内地是香港大米进口的三个主要来源地。 其中,泰国一直是香港大米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到2008年香港大米的9成来自泰国,之后越来越多的大米出口国的参与率下降,但去年也有51%的大米来自泰国。
在此期间,内地大米出口香港的比例逐渐增加,从2007年的4.7%增加到去年的7.9%,最高时期为2008年的9.4%。 越南的大米进口比率更是迅速增加,从2007年的0.1%激增到去年的35.5%。
香港工业贸易组织发言人向本报表示,上述比例变化中有一些是由商业因素引起的,可能与出口大米国家的情况有关。 关于内地出现问题的大米是否给香港大米的供应带来了变化,这位发言人说,多年来香港大米的进口和食用量保持稳定。
根据该署的数据,香港大米的进口每年在32万~33万吨之间,人均年食用量约为48~50公斤。 根据《公共卫生和市政条例》,从事大米销售的厂家、批发商和卖主必须确保在香港销售的大米无卫生、杂质混入,适合食用,并具备适当的标签。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随机抽取大米样本用于除害剂、重金属、矿物油、染色材料、有毒物质等的检测。
标题:“香港大米个体携带出入境:管制已实施58年”
地址:http://www.hkcdgz.com/xgxw/10513.html